晚归严明府题门
作者:姚述尧 朝代:宋代诗人
- 晚归严明府题门原文:
- 不才羞拥肿,干禄谢侏儒。
过了清明。
流转春光又一年。
此之心声,比梦又差有实也
晚起倦梳妆,斜压翠鬟云鬓。
好山枉帆僻,浪迹到家迟。
踏碎九光霞。
老岂无谈笑,贫犹有酒浆。
官封能干加三品。
晴眺五老峰,玉洞多神仙。
一年灯火要人归。
- 晚归严明府题门拼音解读:
- bú cái xiū yōng zhǒng ,gàn lù xiè zhū rú 。
guò le qīng míng 。
liú zhuǎn chūn guāng yòu yī nián 。
cǐ zhī xīn shēng ,bǐ mèng yòu chà yǒu shí yě
wǎn qǐ juàn shū zhuāng ,xié yā cuì huán yún bìn 。
hǎo shān wǎng fān pì ,làng jì dào jiā chí 。
tà suì jiǔ guāng xiá 。
lǎo qǐ wú tán xiào ,pín yóu yǒu jiǔ jiāng 。
guān fēng néng gàn jiā sān pǐn 。
qíng tiào wǔ lǎo fēng ,yù dòng duō shén xiān 。
yī nián dēng huǒ yào rén guī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相关翻译
-
此词抒发性情哲思,贵在深入浅出,出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豪爽的格调,故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。
秦穆公用殉177人,而作者只痛悼“三良”,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,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。殉葬的恶习,春秋时代各国都有,相沿成习,不以为非。《墨子·节葬》篇即云:“天子杀殉,众者数百,寡者数十;将军大夫杀殉,众者数十,寡者数人。”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,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,《黄鸟》一诗,就是一个证据。尽管此诗作者仅为“三良”遭遇大鸣不平,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。
这首诗,构思新巧,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,来进行描写,以有声写无声,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,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,即事成咏,随景寓情。从表面看来,似有自得之趣,而终难如陶渊明、韦应物之超脱。
第二,单只题材选择的得当尚不足以令这首词成为一首名作,其成功的奥秘还在于作者交织多种意象、笔法,构建出绮丽而沉郁、细腻而大气的多元审美境界。简单说来,词上片以婉约伤感为主,而“芜城”、“半月模糊”等意象又颇沉挚开阔;下片铸语沉雄,情致悲郁,“烟月”、“莲花步”之点染又见出细腻深邃的历史情怀,因而别具一种撼人的力度。倪一擎《续名媛词话》评价此词“跌宕沉雄”、“不似绣箔中人语”也应该是着眼于此的。
相关赏析
-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、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:她倚树凝思,一动不动,手里提着个空“笼”——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“道具”,“提笼忘采叶”,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。至于心儿何往,末句就此点出“渔阳”二字,意味深长。“渔阳”是唐时征戍之地,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。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,伤心怨望。诗写到此已入正题,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,而是推到昨夜,说“昨夜梦渔阳”。写来不仅更婉曲,且能见昼夜怀思、无时或已之意,比单写眼前之思,情意更加深厚。
词的风格表现为清丽疏淡,是民间词的拟作,写的是闺情,以女子口吻出之,情感显得十分真挚。神韵格调迫近民歌,感情热烈、真挚,率真抒情,很明显受到民间作品的影响,像元人散曲。
此次赵鼎渡江至建康,就是为赵构下一步定都江南作准备的。因此他泊舟仪真(今江苏仪征)江口写的这首词,也可说是此后南宋爱国词的先声。建炎元年十一月,赵构至扬州。建炎三年二月,赵构渡江至临安、建康,都是赵鼎此词以后发生的事。仪真长江北岸,宋时为真州,是江淮南下至建康与两渐的军事要冲与转运中心。泊舟仪真正是赵鼎渡江的前夕。赵鼎还写了一部三卷《建炎笔录》,记录赵构渡江后建立宋朝的经过,起自建炎三年正月,可惜“丁未九月南渡”这一段没有写入。
作者介绍
-
姚述尧
[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]字道进,华亭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。生平事迹不可考。工词,著有箫台公馀词一卷,《强村丛书》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