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心动(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)
作者:席豫 朝代:唐代诗人
- 花心动(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)原文:
- 寒助空山月,清兼此夜心。
心自适,体还淳。
银钩空寄恨。
把短笛横吹下岭前。
何处摈逐深,一罪三见颠。
抟量早晚成。
泪眼东风,回首四桥烟草。
海心岳顶寺门前。
秋池少游客,唯我与君俱。
疑是水仙开洞府。
梯山谩多品,不与世流同。
兽之所同,麀鹿麌麌。
- 花心动(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)拼音解读:
- hán zhù kōng shān yuè ,qīng jiān cǐ yè xīn 。
xīn zì shì ,tǐ hái chún 。
yín gōu kōng jì hèn 。
bǎ duǎn dí héng chuī xià lǐng qián 。
hé chù bìn zhú shēn ,yī zuì sān jiàn diān 。
tuán liàng zǎo wǎn chéng 。
lèi yǎn dōng fēng ,huí shǒu sì qiáo yān cǎo 。
hǎi xīn yuè dǐng sì mén qián 。
qiū chí shǎo yóu kè ,wéi wǒ yǔ jun1 jù 。
yí shì shuǐ xiān kāi dòng fǔ 。
tī shān màn duō pǐn ,bú yǔ shì liú tóng 。
shòu zhī suǒ tóng ,yōu lù yǔ yǔ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相关翻译
- 上片重点铺叙居住的环境和时序景致,也写出了环境中的人物。“清明天气,永日愁如醉”,点出人物清明天气中的感受。清明是春分之后的一个节令,此时已入暮春,梅、杏、桃等花相继调谢,最容易引起思妇离人的愁怀。“愁如醉”,兼状愁人的内心感受和外表现。愁绪袭来,内心模模糊糊,外表则显现为表情呆滞。愁人是容易感到日长的,何况清明之后,白昼又确实是逐渐地长了起来,故曰“永日愁如醉”。
此词在语言运用上,崇尚自然平易,“甚蕴藉有情致”(郑振铎语),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。
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,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。满腹牢骚,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,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。
相关赏析
-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。
“风流子”,本唐教坊曲名。《挥尘录》:“周美成为溧水令,主簿之姬有色而慧,每出侑酒,美成为《风流子》以寄意。”双调,一百零九字,上片十二句,五平韵;下片十句,四平韵。
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,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。“请为父老歌,艰难愧深情”,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,为表示自己的谢意,诗人即兴作诗,以歌作答。“愧”字含义丰富,既有“惭愧”意,又有“感激”、“感谢”意,而“惭愧”和“愧疚”的成分更多一些。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,诗人深感时局危难,生活艰困,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,所以不但心存感激,而且感到惭愧。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,“歌罢仰天叹,四座泪纵横”,诗人长歌当哭,义愤填膺,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。“百虑”化作长歌咏叹,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,饱含无奈和痛楚,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,产生共鸣,举座皆是涕泪纵横。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,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。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,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、爱国志士的心声。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“小我”升华为“大我”,“纵横”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,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,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,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,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作者介绍
-
席豫
席豫,字建侯,襄阳人,后徙河南,唐朝礼部尚书,文学才华横溢,冠冕诗人称号。十六岁考中举人,唐开元年间,官至吏部侍郎。唐玄宗时期,封号席公,太平公主闻其名,拜为阳翟尉。唐天宝六年,出任礼部尚书兼襄阳县令。皇帝曾登朝元阁赋诗,群臣属和,皇帝以席豫之诗最工妙,诏曰:“诗人之冠冕“。席豫,喜周易术数,事李虚中为好友,同磋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