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严精舍游集
作者:武元衡 朝代:唐代诗人
- 庄严精舍游集原文:
- 佳期更何许,应向啸台前。
齐侯之子,平王之孙。
未如卯时酒,神速功力倍。
人生在尘蒙,恰似盆中虫。
几时能勾发迹也?(正旦唱)
关西一公子,年貌独青春。
密叶似商量。
看取歌钟地,残阳满坏台。
- 庄严精舍游集拼音解读:
- jiā qī gèng hé xǔ ,yīng xiàng xiào tái qián 。
qí hóu zhī zǐ ,píng wáng zhī sūn 。
wèi rú mǎo shí jiǔ ,shén sù gōng lì bèi 。
rén shēng zài chén méng ,qià sì pén zhōng chóng 。
jǐ shí néng gōu fā jì yě ?(zhèng dàn chàng )
guān xī yī gōng zǐ ,nián mào dú qīng chūn 。
mì yè sì shāng liàng 。
kàn qǔ gē zhōng dì ,cán yáng mǎn huài tái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相关翻译
- 此诗的前两句是对鹦鹉形象的描摹。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,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,容易引起人的好感。它还有喉舌,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,叫人非听非信不可。“羽仪”也好,“喉舌”也罢,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。针对这情况,后两句提出劝戒,强调随人语的祸害。话是对鹦鹉说的,实际上是在对人说的。
诗的最后,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。诗人站在汀洲之上,对着秋水苹花出神,久久不忍归去,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。情景交融,首尾相应,离思深情,悠然不尽。
相关赏析
- “东壁图书府,西园翰墨林。”意谓:丽正殿设了书院,成了文人学士聚会赋诗的地方。东、壁,传说是主管天下文人的两种星宿;西园则是三国时期曹植设置的招集文士的学苑。作者在此以一双典故入诗,极写修建书院之盛举德顺长明,甚合天地古今之道。这是一种铺叙,同时隐含着读书人的儒雅清高。
唐代后期由于人烟稀少,蔡家机场一带的湘江东岸尚未开垦耕种,为一片平野。“晓莺啼远林”,进一步说明此片平野面积广阔,一片葱绿的草地。地势低平的湿地土壤中含氧低,不适林木生长,林木多分布平野边缘丘陵上,故曰“远林”。
“尽无言,谁会凭高意?”深进一层。“凭高”之意,无人可会,只能默然无语。以“尽”字至“无言”之上,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,也无法自诉,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。“无言”、“谁会”更是紧扣上阕“脉脉人千里”,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。无人与说,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,然而“纵写得、离肠万种,奈归云谁寄?”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,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。
作者介绍
-
武元衡
武元衡(758―815),唐代诗人、政治家,字伯苍。缑氏(今河南偃师东南)人。武则天曾侄孙。建中四年,登进士第,累辟使府,至监察御史,后改华原县令。德宗知其才,召授比部员外郎。岁内,三迁至右司郎中,寻擢御史中丞。顺宗立,罢为右庶子。宪宗即位,复前官,进户部侍郎。元和二年,拜门下侍郎平章事,寻出为剑南节度使。元和八年,征还秉政,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。赠司徒,谥忠愍。《临淮集》十卷,今编诗二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