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乔随州侃
作者:陆凯 朝代:南北朝诗人
- 送乔随州侃原文:
- 史噤不敢发声,趋而出。
晚妆又随过雨。
枯荄没古基,驳藓蔽丰碑。
古树浮绿气,高门结朱华。
投沙拥海水,安得久不翻。
现在河堤岸上埋着哩。
尧舜求理切,夔龙启沃忙。
敝庐何必广,取足蔽床席。
轴锦装鸾诰,帘绣窣藤舆。
菲躬承睿顾,薄德忝坤仪。
字值千金。
江源南去永,野渡暂维梢。
- 送乔随州侃拼音解读:
- shǐ jìn bú gǎn fā shēng ,qū ér chū 。
wǎn zhuāng yòu suí guò yǔ 。
kū gāi méi gǔ jī ,bó xiǎn bì fēng bēi 。
gǔ shù fú lǜ qì ,gāo mén jié zhū huá 。
tóu shā yōng hǎi shuǐ ,ān dé jiǔ bú fān 。
xiàn zài hé dī àn shàng mái zhe lǐ 。
yáo shùn qiú lǐ qiē ,kuí lóng qǐ wò máng 。
bì lú hé bì guǎng ,qǔ zú bì chuáng xí 。
zhóu jǐn zhuāng luán gào ,lián xiù sū téng yú 。
fēi gōng chéng ruì gù ,báo dé tiǎn kūn yí 。
zì zhí qiān jīn 。
jiāng yuán nán qù yǒng ,yě dù zàn wéi shāo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相关翻译
- 贾岛是以“推敲”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。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,其实他的“推敲”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,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。此诗就是一个例证。
“一片湖光烟霭中”句写湖。西湖光面约五平方多公里,虽不如洞庭湖、太湖那样壮阔,但水光潋滟,碧波荡漾,也颇为开朗。而且,湖上并非空荡荡的水光一片,白堤和苏堤象绿色的裙带,孤山象一块翡翠玉石;还有那亭台寺阁,桃柳梅荷;湖光如翠,四季宜人。在春天烟霭迷蒙中,就更显得绰约多姿了。
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,读起来不免单调,也不厚重。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,笔锋一扬,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,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: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,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,风过处,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。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,端庄的气度;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,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、难舍难分的情态。对此良辰美景,又有琼浆佳肴,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。
相关赏析
- 下片起句“浊酒一杯家万里”,是词人的自抒怀抱。他身负重任,防守危城,天长日久,难免起乡关之思。这“一杯”与“万里”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,也就是说, 一杯浊酒,消不了浓重的乡愁,造语雄浑有力。乡愁皆因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而产生。燕然未勒也是《封燕然山铭》这个典故而来:东汉和帝永元元年,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,大破之,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,由班固执笔,颂汉威德,就是所谓“勒石燕然”。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。
上阕头三句“老来情味减,对别酒,怯流年。”陡然而起,直抒胸臆,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。苏轼有“对尊前,惜流年”的词句(《江神子·冬景》),此处便化用了但感觉更深沉悲慨。词人意有所郁结,面对别酒随事触发。本意虽含而未露,探其幽眇,“老来”两字神貌可鉴。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,何以老迈自居,心情萧索至此呢?词人存其弱冠之年“突骑渡江”,率众南归后,正拟做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,不料竟沉沦下僚,辗转宦海。公元1172年(乾道八年)他出任滁州知州,乃是大材小用,况且朝廷苟安,北伐无期,旌旗未展头先白,怎能不“对别酒,怯流年呢?”“况屈指中秋,十分好月,不照人圆。”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,对于寒暑易节,素魄盈亏,特别敏感,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,惜别而外,另有衷曲,于是浮想联翩,情思奔涌。“无情水都不管,共西风、只管送归船。”“都不管”和“只管”道尽“水”与“西风”的无情,一语双关。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,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。以西风喻恶势力,在辛词中不乏其例。如“吴楚地,东南坼。英雄事,曹刘敌。被西风吹尽,了无尘迹。”(《满江红》)归船何处去?联想更深一层。“秋晚莼鲈江上,夜深儿女灯前。”笔锋陡转,变刚为柔,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,前句用张翰的故事,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,使人读之翕然而有“归欤”之念。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。
从睡船板床而联想到江湖风浪,李梦阳的这首诗,联想丰富,发人警醒。
作者介绍
-
陆凯
陆凯(?―约504年),字智君,陆俟之孙,北魏代(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)人,鲜卑族。是南北朝人。《魏书》有传。